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诸多成就。北京市紧紧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强化与津冀的协同联动,扎实推动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
(相关资料图)
7月10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在情况介绍会上,来自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多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相关介绍。
2月6日上午,北京,京雄高速永定河特大桥项目施工现场,施工工人和大型施工设备正在忙碌。图/北京青年报/视觉中国
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北京市发改委协同综合处处长周浩介绍,近十年来,北京市紧紧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强化与津冀的协同联动,扎实推动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北京实现减量提质。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约3000家,疏解和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约9000公顷,建设提升便民服务网点7700余个;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20平方公里,人均GDP达到19万元,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首都功能不断优化提升,在疏解中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以减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功能整体提升。
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方面,北京始终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作为分内之事,以“交钥匙”方式支持建设的3所学校项目全部建成交付,将于9月开学,医院项目将于9月竣工交付;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保持每年千亿元投资强度,城市框架有序拉开,第一批市级机关顺利迁入副中心,年底前将启动第二批市级机关搬迁。
北京市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中的中学项目。北京市发改委供图
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方面,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科技协作与支援合作处处长周静为介绍,2013至2022年,中关村企业在天津设立子公司、分公司累计4373家,投资额1335亿元;在河北设立子公司、分公司累计5163家,投资额978亿元。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由2013年的3176项增长至2022年的5881项,年均增长率7.1%。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充分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京津冀区域在全国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周静为说。
据了解,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强协同创新工作体系建设,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着力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的转化效率和比重,探索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新模式并持续加强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
今年北京计划治理1620条背街小巷,目前任务过半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介绍,新时代十年,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年来,北京着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之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污染防治攻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北京统筹兼顾,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从“蓝天难见、繁星无影”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北京的蓝天成为老百姓最有获得感的一件实事。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如刚表示,从2017年起,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会同首都文明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等单位组织各区先后六年开展两轮次的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首都背街小巷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今年,北京制定了《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在2023年至2025年,全市要完成5393条背街小巷环境的精细化治理,打造426条精品街巷、3687条优美街巷,包括拆迁滞留区在内的1280条背街小巷要全部实现达标。今年,全市计划开展1620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任务,其中精品街巷171条、优美街巷1124条、达标街巷325条,目前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各区都已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台账,确保任务高质如期完成。
李如刚表示,到2025年,北京市背街小巷市容环境面貌将整体提升,便民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日渐浓厚,精细化长效治理机制良好运转。届时,背街小巷将成为市民群众和谐宜居的家园、北京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首都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推动首都交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方面,北京市交通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容军介绍,近年来,北京坚持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坚持优化供给、调控需求、强化治理,加快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以首善标准推动首都交通高质量发展。
3月16日,北京地铁22号线(平谷线)管庄站项目现场,地下31米,300余名工人正在进行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工作。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京津冀交通织密成网,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加速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开通运营,铁路总里程达1352公里,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形成,普通国道、市道实现与津冀68条公路连接,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2363公里,规划实现率达96.6%,对外交通辐射能力大幅提升。
一体化运输服务方面,为解决廊坊北三县跨省通勤的痛点,开行国贸地区与廊坊北三县、望京与燕郊的通勤定制快巴,日发车107班次、运送4200人次以上,早高峰时相比小汽车可节约30分钟,同时将进一步研究向武清、固安等周边地区延伸覆盖。38条跨省公交线路实现常态化运营,日均客运量超过18万人次,环京通勤效率有效提升。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由2017年底的608.2公里增加到当前的807公里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赵北亭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联通纽带。
目前,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由2017年底的608.2公里增加到807公里,总里程增加198.8公里,平均每年增加近40公里,预计到今年年底,开通里程将达837公里。在2018年至2020年,北京连续3年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里程突破300公里,高峰年达20条(段)、354.8公里,数量和里程在世界轨道交通建设史上位居前列。2019年北京地铁全年客运量39.6亿人次,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轨道交通路网之一,轨道交通对于北京这一超大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骨干支撑作用。
4月16日,北京地铁7号线,乘客乘坐地铁通勤。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表示,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副中心始终把控规作为规划、建设、治理的基本依据,并按照控规编制完成了12个组团的深化方案和拓展区规划,以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蓝图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指导着副中心城市框架以破茧化蝶之势有序拉开。”胡九龙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副中心配套制定了实施方案和政策、任务、项目清单,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的7个部分、19条内容进一步丰富细化,转化为可操作、能落地的19个部分、66条措施,并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切实将《意见》转化为一张推进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和行动手册。
“下一步,副中心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实干的优良作风、扎实的工作实绩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回答好市委‘二十年之问’,努力把副中心打造成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样板。”胡九龙表示。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耿子叶 实习生 高宏雨 康嘉希
编辑 陈静 校对 陈荻雁
标签: